那時候不管是LGBT+社群中或是社群外,對於討論同婚議題是非常熱烈的,但不管是群內或群外的討論,都一共同點,就是感染者總是變成被獵巫的一群無名罪人,儘管我們知道疾病無關性傾向,但怎麼樣也溝通不了,那時的我感到非常無奈,總覺得疾病的汙名根本好難除去。
——我的HIV七歲了!|女神下午茶
過去,人們對愛滋的印象或許與死亡畫上等號。但隨著醫療進步,愛滋早已是可控制的慢性病。只要遵循醫囑服藥,感染者可以活得健康,甚至沒有太大的身體負擔 。
然而,我發現,仍有一部分的感染者,面對自己感染這件事,還在學習如何與疾病和汙名共存,也仍在對抗社會的不友善和歧視 。我認為,臺灣當前需要處理的,是愛滋感染者的心理與生活層面的問題 。例如:
- 內心掙扎:感染後該如何面對自我認同,學習與疾病共存?
- 社交與支持系統困境:該怎麼告知家人、朋友及伴侶,如何才能讓親友、伴侶接納接受。
- 社會壓力:外界的誤解與不友善,讓感染者難以發聲。
我相信,透過愛滋社群持續地發聲,讓社會看見與病毒共存的故事,這些困境將能逐步被消弭 。
和「我」一起,讓更多人看見愛滋故事
說故事的重要性,就如同我自己想公開自己的愛滋身分一樣,當初覺得感染這件事情其實並不可怕,因為過去我認識一個感染者,他服藥十年了,活得很好,生活軌道也都在正常發展。
當時我覺得,如果有一個感染者願意講述自己的故事,非感染者看完可能會覺得:「這不就跟我的生活一樣嗎?」或者「原來與病毒共存會碰到這樣的問題 。這樣,我們就有機會透過故事,翻轉他們對愛滋的刻板印象,也讓他們了解感染者的生活與困境。同時,愛滋故事也能陪伴新感染者,讓他們知道「感染後我仍能好好活著」,並對未來的日子有所準備 。
邀請你,一起關注愛滋議題,捐款支持感染誌!
或許你也發現,近幾年愛滋在臺灣的討論度正逐漸降低。但這不代表問題已經解決,感染者的生活依然充滿挑戰 。
而「感染誌」在愛滋倡議的路上將邁入第十年 。他們持續邀請社群夥伴透過文字、藝術與平權行動進行倡議,讓更多人能看見感染者的生活與困境,讓社會不再漠視這個議題,並與社群一同練習發聲 。
你的每一筆捐款,都將成為「感染誌」持續工作、講述更多愛滋故事的堅實後盾 。
邀請你與我一起,支持「感染誌」,讓愛滋議題持續被看見,讓更多人能走入愛滋感染者的真實生活,持續邁向友善平等的未來 。
社團法人臺灣感染誌協會
立案字號:台團字第1080016406號|勸募字號:衛部救字第1141360255號
官網|HIVStoryMEDIA|捐款徵信|捐款Q&A|電子報|客服信箱|線上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