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日牙醫之旅,愛滋感染者拒診與告知議題,「說出來」的困難與歷程。

你有過牙痛的經驗嗎?走到家附近的牙醫診所,躺上診療台完成一次的治療,對於多數「親愛的陰性」來說,其實並不是困難的事情。但對於愛滋感染者而言,卻很有可能在會有困難發生,那日與談人Kein牙痛不止,開始了一天七間牙醫的就診旅程。

● 新加坡外籍工作者愛滋政策:不同國家的外籍愛滋政策皆有所有不同,在Kein發現自己感染HIV那年,他正在新加坡工作,初感染的他,便面臨了無法繼續工作簽證的窘境被迫回臺灣工作。

● 一日七間牙醫診所,愛滋醫療拒診經驗:Kein某日牙痛不止,騎車到家附近的牙科診所就醫,開始了這一天的牙醫就診旅程。走入了第一間牙醫診所後,詢問櫃檯人員是否願意提供愛滋感染者看診,他會獲得怎樣的回應呢?有哪些愛滋感染者現今仍時常遇到的拒絕原因?面對拒絕治療Kein又是怎麼調適自己的心情?

● 健保卡註記愛滋,真的好嗎:健保卡是否要註記愛滋身分,曾經是臺灣社會熱議的議題。Kein在感染HIV返台後,自行在健保卡上貼上了HIV/AIDS標籤,與我們一起從「一日七間牙醫診所旅程」中反思,註記愛滋或特殊身分,可能會造成那些問題,又會有哪問題發生。

● 愛滋感染者告知醫療人員愛滋身分,有哪些困難與擔心:愛滋感染者在醫療行為前,需要向醫療人員告知愛滋身分。但在告知之前,愛滋感染者可能有那些擔憂呢?而告知真的能夠成為保護醫療人員的防線嗎?

◆ 主持人:汪汪 ◆ 與談人:Kein ◆ 製作人:陳威圻
各大平台收聽Podcast

愛滋醫療歧視,從感染者視角看起

撰文者:感染誌HIVStory 秘書長 陳威圻

愛滋條例第十二條 》感染者有提供其感染源或接觸者之義務;就醫時,應向醫事人員告知其已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。但處於緊急情況或身處隱私未受保障之環境者,不在此限。主管機關得對感染者及其感染源或接觸者實施調查。但實施調查時不得侵害感染者之人格及隱私。感染者提供其感染事實後,醫事機構及醫事人員不得拒絕提供服務。

依照臺灣當前法令規範,愛滋感染者於就醫前,須向醫療人員告知愛滋陽性身分,且醫療人員不得拒絕愛滋感染者。但愛滋感染者實際於醫療前進行告知,卻很有可能遭受「拒絕」或「差別對待」。

從「一個人兩個月醫療經驗」故事中,愛滋感染者酷里濕,因心臟問題需要進行手術,遭受某醫院拒絕,只得轉往其他有意願為愛滋感染者動刀的醫院進行治療。在「關於醫療 其實H要的並不多」故事中,醫院安排超音波檢查時,酷里濕被安排到「最後一號」看診,原因是機台需要消毒三小時。醫療環境中對於愛滋感染者的不友善,呈現的形式也隨著時間不斷轉換。

回望2020|仍在困境中的愛滋感染者日常醫療」文中小偉前往因蛀牙前往診所就醫,但醫師卻未協助處理牙痛問題,僅開立止痛藥物給小偉,請小偉前往大型的醫院進行處理。拒絕提供服務的行為不斷轉換,即便法令明確規範「不得拒絕愛滋感染者」,但實際愛滋拒診與醫療歧視問題仍在發生。

本月份我們邀請到感染者Kein,透過Podcast的形式跟大家分享,「一日牙醫之旅,愛滋感染者醫療拒診與告知議題,說出來的困難與歷程」,邀請大家一同透過愛滋感染者的故事,反思愛滋醫療歧視問題與診療前告知議題。

-支持我們-

2020年度工作報告|感染誌HIVStory

在2020年裡,我們透過不同形式的行動與內容製作,嘗試讓社會能夠開始認識,嘗試看見愛滋感染者的困境,並開始產生同理。你每一次的參與和支持,成為了改變愛滋歧視的關鍵,讓更多人開始關注愛滋議題。

今年我們將提升愛滋社群,在感染誌工作中的參與度,讓受愛滋病毒影響族群,透過作者與志工工作計畫,加入為愛滋內容製作與倡議的行列,讓更多元的樣貌得以呈現,逐步消弭愛滋汙名與歧視。
深入了解
穿上U=U,支持感染誌繼續發聲

感染誌2021年度勸募專案捐款贈禮,「單筆捐款」與「定期定額總金額」滿1500元以上,即可獲得捐款滿額贈禮「插座人生|U=U踢恤」。穿上衣服就是最好的行動,讓U=U醫學共識,成為跟親友溝通愛滋議題的鑰匙。
 
一起穿上U=U,跟我們一起為愛滋發聲📢

捐款支持